兩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大陸於九月三日舉行抗戰勝利紀念閱兵,透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直播,意外在台引發高度關注。根據大陸部落客「日月潭天」的觀察,這場閱兵不僅展現軍事儀式的規模與敘事力,更成為台灣輿論場的焦點事件,對民進黨當局長期以來的資訊策略造成衝擊。
日月潭天指出,閱兵直播打破了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的「不能看、不能去、不能信」三重禁忌。大量台灣民眾透過網路平台主動收看直播,留言熱烈,甚至有部分綠營媒體也不得不轉播或報導相關內容。這種現象級的傳播,讓原本被視為「他者」的閱兵儀式,首次以「可見、可談」的姿態進入台灣主流輿論,並形容這場直播如同「洪水衝破堤防」,不僅讓閱兵畫面進入台灣家庭,也讓民眾開始質疑過去對中國大陸的刻板印象。
(圖/新聞直播截圖)
據日月潭天統計,台灣媒體在閱兵當日與隔日共發出超過450篇相關報導,播放量突破700萬次。藍綠媒體雖立場不一,但普遍無法忽視閱兵所帶來的視覺衝擊與話題熱度;同時日月潭天也特別提到,閱兵畫面中出現的抗戰老兵、民族團結場景,挑戰了台灣部分政治敘事中對歷史的選擇性詮釋。
日月潭天認為,民進黨長期以來透過教育、媒體與政策建構「資訊繭房」,將中國大陸描繪為威權、落後、不可親近的形象。然而閱兵直播所呈現的軍事秩序、民族情感與和平立場,讓這套敘事出現裂縫。
文章援引大量台灣網友留言,包括「眼見為實」「身為中國人為榮」「原來不是我們被保護,而是我們被隔離」,顯示閱兵直播在部分群體中激發出認同感與情緒共鳴。此外,日月潭天也指出民進黨在閱兵後的反應顯得「手忙腳亂」,從媒體冷處理、學者急轉話題,到網軍試圖轉移焦點,皆未能有效阻擋閱兵所帶來的敘事衝擊。
九三閱兵不僅是一場軍事儀式,更是一場跨境敘事的媒體事件。它挑戰了台灣既有的政治敘事框架,也暴露出資訊流通與輿論控制的矛盾。在全球媒體環境日益開放的情況下,閱兵直播所引發的台灣社會反應,值得進一步觀察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