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桃園訊
「我們不是不想收,是收不了!」近期,桃園多位清運業者與民眾紛紛投訴市府針對裝潢修繕廢棄物的管理政策「一刀切」,導致原本處理家戶裝修垃圾的簡易分類場遭到全面封殺,沒有任何替代方案。結果不只民眾無處可丟垃圾,連長年配合政府處理垃圾的清運業者,也面臨生存危機。
民眾抱怨:「家裡小裝潢,工班說不負責清運,要我自己處理。打了五家清運公司,不是說不收,就是報價嚇死人。一車要2萬6,我們家出了兩車直接先噴掉五萬多元,還可能再追加。有人說一車6000也有,但你得賭他會不會亂丟,萬一被罰,是我還是他付錢?」
清運業者更是氣憤難平:「我們撿市府爛攤子撿幾十年,不是突然冒出來的。現在一句話、一個章,就讓我們沒辦法營業。我們處理掉多少廢棄物、市府以前都看不見?現在眼睛倒是看得很緊,只是看著我們倒光、關門,民眾垃圾沒地方丟。」
業者指出,目前沒有合法化機制,也無臨時中繼方案,造成分類場紛紛停業。部分業者被迫「北送」垃圾至台北處理,一車成本動輒上萬,或乾脆選擇繞道亂丟,衍生環境污染與非法棄置風險。「市府就是在逼我們走偏門,養黑市,然後裝作不知道。」
民眾則回應:「房子一直蓋,垃圾怎麼可能會變少?現在清運公司說不收,政府又雙手一攤。環保局只說『你自己拆小袋一袋丟垃圾車』,請問誰能每天追垃圾車?我花了兩個月才清完。這根本不是廢棄物處理,是一場官民踢皮球的災難。」
與桃園相較,新北市早已啟動分類場合法化輔導多年,桃園卻至今毫無配套。「政策落後幾屆?還是根本沒在管?」有民眾怒言:「看你家旁邊變成垃圾場,你就知道問題多嚴重。」
目前桃園市府對簡易分類場採全面停收策略,但並未設置具體替代或輔導機制,連累清運體系與基層環保鏈全面失靈。地方產業、基層居民與市容環境正一同承受這場政策真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