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凱達格蘭文化館延續對原住民族神話與文化記憶的探索,從〈神話空間:源起〉到〈神話空間:傳唱〉,以當代視角展開新一章。展覽以六個敘事段落串連,從洪水前的禁忌與秩序、洪水啟示、重建生活,到當代文化的再適應與傳承,帶領觀眾重新思考神話、文化與生活的關聯。透過多族群藝術作品與田野資料,呈現原住民族世界觀中的自然智慧與生活哲學,讓文化的流動與延續呈現在展場中。
近年來,凱達格蘭文化館持續推動教育推廣計畫,讓學校、社區與家庭觀眾能在館內學習與交流。此次展覽也期盼觀眾以開放的視角,從神話出發,理解文化之間的差異與共通,並在認識多元族群的過程中,發現文化記憶的活力與彈性。

▲身體力行的傳承-以工藝與織品作品呈現文化的延續與再生,邀請觀眾在體驗中感受手作與記憶的連結。(圖/臺北市政府原民會提供)
展區中特別設置「持續追尋,傳唱不息」單元,呈現凱達格蘭族族人透過文獻與訪談,拼湊自身與祖先文化的線索。文化館則在與族人溝通後,將這些線索透過仿製文物與紀實資料重新建立文化輪廓,讓歷史文獻得以具體化呈現,也使觀眾能近距離欣賞珍貴的族群文化古物,體會族人在臺北盆地持續找尋與重構身份的過程。展覽內容結合傳統神話與當代創作,從邵族杵石音的回響、卑南與西拉雅族繡紋圖騰的轉化,到大武壠族繡片與編織體驗,觀眾可在展場中感受文化於時間中的流動與再生。

▲〈神話空間:傳唱〉以流動的色帶象徵文化傳承與自然循環,展現神話於當代的延續。(圖/臺北市政府原民會提供)
凱達格蘭文化館期盼透過此次展覽,讓觀眾在探索神話的同時,也重新思考自身與土地、文化之間的關係。文化的傳唱從未停歇,它仍在日常之中,以不同形式持續延伸。
展名–神話空間:傳唱,地點|凱達格蘭文化館(二樓常設展區),即日起開放參觀,週二至週日 09:00–17:00(週一休館),地址在臺北市北投區中山路3-1號 ,
更多資訊可至凱達格蘭文化館粉絲專頁查詢或洽02-28986500。
凱達格蘭文化館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ketagalan.culture.cen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