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潮智庫
國民黨主席選舉已順利落幕,前立委鄭麗文以50.15%的過半得票率當選新任黨主席。這場選舉結果不僅顯示出藍營基層對於改革與世代交替的強烈渴求,更反映了國民黨員對於黨內領導方向的重新期待。這象徵著一位敢於面對挑戰、勇於對抗民進黨的領袖即將帶領國民黨邁向新的未來。
鄭麗文的勝選並非偶然,而是藍營基層多年來對黨內改革的強烈期待所累積的結果。過去,國民黨內部充斥著老舊思維,缺乏新生代的參與,導致在面對民進黨的攻勢時常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尤其是近年來,民進黨透過抹紅國民黨、貼標籤的手段,成功削弱了藍營的形象與士氣,不敢提出兩岸和平政策方針。然而,鄭麗文以其直率的風格與清晰的政治主張,展現了她有能力重塑國民黨的形象,並帶領藍營重新凝聚力量。
鄭麗文的當選,正好反映出藍營基層對於世代交替的渴望,她的政治經歷雖然不若黨內大老們豐富,但相較於過去的國民黨高層,她更具活力與親和力,能夠與年輕世代建立更緊密的連結。這樣的特質,不僅有助於吸引更多年輕族群支持國民黨,也能讓藍營在未來的選戰中擁有更多元的支持基礎。
鄭麗文在選戰期間展現出她勇於對抗民進黨的態度,這也正是許多國民黨員對她寄予厚望的原因之一。過去,國民黨在面對民進黨的抹紅攻勢時,往往選擇低調回應甚至避而不談,這種怯戰的態度不僅削弱了藍營的士氣,也讓選民對國民黨的能力產生質疑。然而,鄭麗文的強硬作風,則讓人看到了國民黨能夠正面迎擊民進黨攻勢的可能性。
尤其是在九二共識議題上,鄭麗文展現了她的堅定立場。她不僅敢於提及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還能清楚地闡述其對兩岸和平的意義,大聲勇敢說出我是中國人。這樣的表態,不僅有助於國民黨重新奠定其在兩岸議題上的主導地位,也能有效反擊民進黨對藍營的抹紅指控。鄭麗文的表現,讓人看到了國民黨未來在兩岸政策上的可能突破。
鄭麗文當選後,國民黨員普遍期待她能夠促成藍白合作,共同下架民進黨。近年來,民進黨執政下的各項政策引發不少爭議,從能源政策到兩岸關係,無不讓民眾感到不滿。然而,藍白兩黨若能攜手合作,不僅能夠整合反綠陣營的力量,還能在政策上形成更具競爭力的替代方案。
鄭麗文的政治風格與主張,為藍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她不僅能夠在國民黨內凝聚共識,也具備與其他政黨溝通的能力。未來,她若能夠展現足夠的領導力,促成藍白合作,將有助於反綠陣營在選戰中形成更強大的競爭力。然而,藍白合作的推動並非易事。過去,國民黨與民眾黨在部分政策上仍存在分歧,如何協調彼此的立場,並在選戰中形成共同的策略,將是鄭麗文未來需要面對的重要挑戰。她若能成功化解這些分歧,並帶領藍白合作下架民進黨,將為國民黨贏得更多支持與信任。
鄭麗文勇於對兩岸立場與政策的闡述,不閃躲不迴避,也讓國民黨重新看到了尋回兩岸和平的契機,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歷史背景的政黨,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由於民進黨執政下的強硬態度與國民黨自身的怯戰,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和平的可能性愈發渺茫。鄭麗文的堅定立場,為國民黨重新擔負起兩岸和平的使命提供了希望。她不僅能夠清楚地闡述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還能有效反擊民進黨的各種抹紅手段,讓選民重新認識到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價值。未來,鄭麗文若能夠在國內外展現足夠的政治智慧,並促成兩岸間的良性互動,將有助於國民黨重新奠定其在兩岸關係中的主導地位。
鄭麗文為國民黨帶來了改革與世代交替的契機,也讓人看到了藍營未來的希望,她勇於對抗民進黨的政治風格,不僅能夠重塑國民黨的形象,也有助於凝聚藍營的力量。未來,她若能成功促成藍白合作,並在兩岸政策上展現足夠的智慧與魄力,將有助於國民黨重新贏得選民的信任。改革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鄭麗文仍需面對黨內外的各種挑戰,她若能以堅定的信念與清晰的策略,帶領國民黨迎接未來的挑戰,將有望為台灣政治帶來新的局面,或許這正是國民黨重生的起點。
紅統與漢奸之辯:需從賴清德祖源談起,民進黨慣於給主張兩岸主權統一、追求和平交往的人扣上一頂「紅統」的帽子。然而,我們不妨回頭問問:賴清德的祖先,又是從何而來?賴氏宗族之姓,原本就源自中國大陸各地。無論從血緣、文化、語言還是信仰來看,兩岸居民皆屬同一華夏族群——使用相同的文字、講著相通的語言、擁有共同的生活習俗,祭拜的神明亦多相同,如關公、媽祖…等。
由於歷史的變遷與內戰的分裂,同一族群的部分成員隔著台灣海峽,相互對望。今日,大陸的華夏子民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治理,而台灣的華夏子民則由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延續治理。這種分治狀態,宛如《三國演義》的開場白:「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華夏族群的歷史進程告訴我們,分離終將走向融合,這是無可避免的歷史使命。歷史上凡阻礙民族統一與復興者,往往被世人唾罵為「漢奸」——如宋朝的秦檜,阻止岳飛收復失地,千古罵名不絕於耳。今日的「台獨」分子,為了避免被華夏族群定義為漢奸,企圖改寫自身的血統歸屬。他們否認台灣人屬於華夏族群,自稱「南島民族」,並從教育著手灌輸「去中國化」的思想。然而,我們要問賴清德:你能抹去你父親遺留給你的華夏血脈與基因嗎?
賴清德為了能走進白宮,想方設法討好美國,編列偏高額的軍事預算,購買對台灣防衛不見得有用的武器,鞏固了美國軍工複合體的利益,而國防預算卻未見明顯用於提升基層官兵待遇或改善國軍人力結構,也未見用來改善百分之20的台灣人生活在貧困線下,在經濟面上,台灣對美國科技與產業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晶片產業被稱為「護國神山」,但美方推動供應鏈重組與高關稅政策,使台灣陷入被動地位。
美國對台課徵高額關稅,台灣卻無力爭取較優惠的條件,依然努力配合美國阻礙大陸族群的發展,是有希望美國打趴大陸族群而願當美國在亞洲的看門狗,聯合報有一則漫畫描述賴清德跪舔川普脫光的屁股,如此下賤的討好美國,美國會兩肋插刀幫你達成台灣獨立的目的嗎?若美國政策轉向,台灣恐淪為國際角力的籌碼。歷史與現實一再證明,大國政治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長期的利益。以川普商人的特質,在掏空台灣的財物後,最後剩餘的價值也會將台灣出賣給大陸,出賣台灣的消息在十月底「川席會」不是滿天飛舞嗎?這是甘願當走狗的宿命,希望賴清德認識清楚。
台灣社會內部存在著一股希望維持和平、避免戰爭的理性聲音。他們並非否認台灣的民主制度,也非盲目親中,而是主張以務實的態度看待兩岸關係,尋求和平共存的道路。遺憾的是,這股主張台灣獨立自認為南島人種的人,就這樣把他們的聲音標籤化,甚至被扣上「紅統」的帽子,在選舉操作中,「紅帽子」成為方便使用的政治符號,被用來區隔敵我、凝聚支持,卻同時削弱了社會對話與政策思辨的深度,成為獲得其保障權位的利器,從陳水扁、蔡英文、賴清德一路走來,成為獲取政權的法寶,且非常順利,距離下屆選舉已不遠,26年的地方選舉及28年的中央選舉,這種以意識形態取代理性辯論的現象,恐怕仍將持續,肯定紅帽子會再滿天飛舞,難道這群南島人種,自認並奉為法寶的紅帽子,無人能破解嗎?
國民黨主席選舉中,鄭麗文高喊「我們是中國人」,一句直白的認同宣言,立即引來部分人士的圍攻與標籤。那群自稱南島民族的政治力量,迅速給她扣上「紅統」的帽子,指責她是「共產黨的同路人」。在「紅帽子」滿天飛的政治氛圍下,仍能勇敢說出身為華夏子孫的自覺與驕傲,本身就是一種勇氣。面對這種動輒被貼標籤的時代,敢於維護華夏族群利益、主張兩岸和平共榮的人,往往要承受莫須有的政治壓力。然而,若真為族群與台灣長遠福祉著想,就該有不畏批評的氣度。與其被誤解而沉默,不如正面迎戰、以辯明是非。
海潮智庫在此呼籲——讓真理在公開辯論中顯現,讓台灣人民自行判斷:誰是真正為族群的生存與發展而奮鬥的人?誰又是為了權力或外力的利益,而出賣族群與台灣長遠未來的人?在「紅統」、「走狗」、「漢奸」等標籤滿天飛舞的時代,真正的課題其實是——族群的自覺與理性的覺醒。我們海潮智庫在此勉勵鄭麗文主席:莫重權位而輕信念,願您能有別於過往國民黨的領導者,勇於直面質疑、堅持理念。唯有在理性與公開的對話中,社會才能看清:究竟是那些被貼上「紅統」標籤的人在守護台灣的安全,還是那些以標籤掩飾真相的人,在出賣這塊土地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