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中心∕花蓮報導
「環保不是口號,永續是花蓮的日常!」花蓮縣長徐榛蔚強調,傳統市場是減塑最佳據點,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減塑、減廢,持續與更多市場合作,讓花蓮朝永續家園的目標穩步前進。
▲花蓮縣政府在傳統市場推動減塑,期盼鄉親了解減塑三步驟。 (圖/花蓮縣環保局提供)
市場減塑活動從112年吉安鄉慶豐市場的初步試辦,到113年花蓮市重慶市場作為示範點,再到今年擴展至吉安鄉仁里市場,每一步都寫下了花蓮人與土地的溫暖故事。而減塑三步驟,自備環保袋、重複使用環保袋、少用環保袋,已深植消費大眾腦海,大家都能體悟,永續花蓮從「袋」著走開始!
環保局指出,今年4月1日至9月30日間,在吉安鄉仁里市場與花蓮市重慶市場展開為期半年的市場減塑活動,不僅是一場環保活動,更是屬於花蓮人的綠色生活實踐,藉由公部門、市場攤商與縣民的緊密鏈結,成功地將環保的種子深植每個人心中,讓買菜不再只是交易,更是人與人之間溫暖的互動。
縣長徐榛蔚表示,市場是大家最熟悉的生活場域,也是實踐環保最接地氣的地方。這次看到攤商與鄉親們如此積極響應,相當感動。她認為,減塑不是一場短暫的活動,而是融入生活的日常。
徐縣長請大家繼續帶著環保袋,用循環容器裝盛食物,因為每一次的選擇,都是對這片土地最溫柔的擁抱。未來縣府將持續推動減塑、減廢、循環經濟等理念,讓花蓮朝著永續家園的目標穩步前進,並持續與更多市場合作,讓環保行動永續不斷。
本次市場減塑活動透過溫暖且有感的獎勵機制,鼓勵民眾從源頭減量做起,活動期間,藉由市場現金抵用券、集點兌換及攤商提供的折價或商品增量等多元優惠,成功吸引超過八成攤商與數千名鄉親熱情響應。
民眾紛紛反映,經過三年,自備購物袋已成為自然的習慣。另,市場內設置「袋袋愛分享箱」,讓他們能分享多餘的二手環保袋,同時也能取用需要的袋子。這是資源的循環。暖心的交流,讓愛在市場中悄悄流動,有效延長資源生命週期。
截至活動結束,已成功減少超過22萬個一次性塑膠袋,今年環保局更與社福團體勵馨基金會、畢士大教養院合作,設置愛心捐款箱,讓民眾在向攤商取用塑膠袋時,可隨手投入零錢,這項將減塑行動與社會公益結合的創舉,讓環保不僅是善待環境,更是關懷社會的溫暖體現。
花蓮縣政府持續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市場減塑活動其核心精神體現在多項指標中,主要包括目標11「永續城市與社區」、目標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及目標17「多元夥伴關係」透過政府、市場、民眾與公益團體的共同協力,展現花蓮邁向永續城市的決心與溫暖。減塑從市場開始,從每一天的買菜開始,讓我們繼續攜手,用溫柔而堅定的行動,守護花蓮這片充滿愛與美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