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為縮短城鄉差距,門諾基金會即日起啟動早療「快樂ㄅㄨㄅㄨ車」,巡迴深入壽豐等6鄉鎮,提供專業療育服務,讓偏鄉孩子也能享有公平的起點。
▲門諾基金會「快樂ㄅㄨㄅㄨ車」走入部落,向長者介紹早療服務,提升對慢飛天使的認識。(圖/門諾基金會提供,下同)
去年0403花蓮強震後,偏鄉家庭生活與教育資源陷困備受關注,花蓮縣幅員狹長、交通不便,對發展遲緩兒童(俗稱「慢飛天使」)而言,復健與早療的及時性更顯困難,根據統計,在花蓮每27名慢飛天使中,就有1名因交通或經濟因素錯過6歲前的黃金療育期。
▲瑞穗鄉馬立雲部落的慢飛天使小婕,透過繪本練習對物品的認知。
為縮短城鄉差距,門諾基金會啟動了早療「快樂ㄅㄨㄅㄨ車」,深入壽豐、光復、萬榮、鳳林、瑞穗、豐濱等6個鄉鎮,把專業療育服務送進社區,讓偏鄉孩子也能享有公平的起點。這項計畫不僅回應震後地方需求,更呼應少子化時代下「不能輸在起跑點」的社會關注。
▲門諾基金會「快樂ㄅㄨㄅㄨ車」針對不同發展程度的孩子,提供適合的療育課程。
「快樂ㄅㄨㄅㄨ車」每月第二週週一至週四定期巡迴,行經社區聚會所、文健站與教會等居民聚集點,沿途播放童謠與服務介紹,吸引親子參與。服務內容涵蓋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語言理解與表達等課程,並由社工與教保員即時觀察與輔導,若發現孩子有發展遲緩疑慮,會立即提供指導並贈送教具,協助家庭在日常中持續支持。
在八月巡迴中,「快樂ㄅㄨㄅㄨ車」抵達豐濱鄉豐富部落文健站,數十名孩子在阿嬤陪伴下熱烈參與。門諾團隊特別針對隔代教養設計「早療警訊辨識」課程,例如:2至3歲是否能自己轉開瓶蓋、3至4歲能否清楚說出姓名與年齡,幫助長輩也能及早發現孩子的需求。
門諾基金會早療團隊社工員駱麗伊表示,疫情後的親子互動減少,加上3C產品過度使用,許多孩子缺乏探索環境的機會,而在花蓮偏鄉,超過六成家庭屬於隔代教養,對早療認知不足,常錯失治療黃金期。「快樂ㄅㄨㄅㄨ車」就是要把資源送到家門口,讓孩子與家庭不再囿於距離或資訊落差。
門諾基金會強調,早療「快樂ㄅㄨㄅㄨ車」的使命,不只是服務孩子,更是建立社區支持網絡,提升大眾對早療的認識,減少異樣眼光,推動社區共融。這項服務將成為震後花蓮重建的重要暖流,也讓「慢飛天使」在家鄉安心展翅,快樂成長。欲了解更多服務資訊,請洽:(03)833-8009 分機 305 楊正美教保員或分機 306 駱麗伊社工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