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喬智/綜合報導
大享食育協會攜手彰化縣政府、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及教育局、國立高雄餐旅大學主辦、行政院農業部指導的「2023臺日永續食代-學校午餐與食育推進分享會」,於9月18日至19日假彰化縣及高雄市舉辦,邀請日本永續食農倡議團體成員及學校午餐工作者來臺進行雙向交流,主題含括永續發展與食育推廣、特殊教育學校學童午餐供應的思維與作法,及地方漁會組織的食魚教育及學校午餐食材供應等,與國內食農教育實務工作夥伴對話,共商永續食農的實踐路徑。
兩日的分享會以平和國小合唱團演唱「咱彰化」的悠揚歌聲作為序曲,王惠美縣長攜手彰化縣農會總幹事張建豐、教育處長蔡金田、農業處長邱奕志,一同致贈兩大竹簍彰化縣產農特產品給日本友人。王惠美縣長表示,藉由這次臺日交流活動,讓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學校營養午餐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農友以及學生們熱烈參與,共同探討學校午餐、食育和關注永續飲食的未來。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表示,每天在學校吃的一頓午餐是實踐食農教育和永續飲食的場合,是支持在地生產者的契機,也具有歷史、文化及傳統延續創新的可能性。本次將台日第一線教育夥伴和生產者專業交流激盪場合搬到彰化與高雄,感謝兩地地方政府、學校、地區工作者的協力支持。
活動來到高雄,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王正一副局長致詞時提到高雄市執行食農教育已滿五年,隨著中央食農教育法通過,蓄積滿滿能量的高雄食農教育,正式踏上全民的食農教育之路;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陳敦基表示歡迎外賓的到來,高雄餐旅大學近年來發展綠色飲食、在地食材特色料理不遺餘力,運用社群平台及教育部補助之經費,從空間到行銷的多元途徑,解決從產地到餐桌的各類問題,期許藉由大手牽小手構築起教育與產業永續發展的橋樑,共同邁向友善環境的新里程。
▲臺日永續食代-學校午餐與食育推進分享會在彰化及高雄兩地開辦。(圖/大享食育協會提供)
以永續思維構築食農課程
飲食文化研究者海老原誠治老師帶來永續發展與食農教育的觀點,以生活中的具體的飲食談永續的概念,其生動及貼近日常的舉例,說明了飲食與永續發展的關係,因此不只是關心個人的飲食健康,更是要從大環境來思考飲食的影響。大享食育學會的陳芬瑜理事則以大享投入永續飲食,以SDGs目標定錨相關倡議與計畫推廣的案例回應海老原老師,分享食農教育應以行動導向、以真實世界的食農議題進行設計,融入學科與午餐進行教學。
人人平等的學校午餐和食育
來自福井縣南越特殊學校櫻川朗江營養教師,說明在特殊學校的供餐和食育策略有別於一般生,需要培養學生們具備在社會上獨立生活的能力,照顧自己的飲食便是首要,能夠認識和選擇安全、營養、健康的食物是重要的教學目標。
讓孩子吃到在地的水產品
來自神奈川縣平塚市漁業協同組合的伏黑哲司先生,分享協同組合「學校食魚教育與供餐」行動,和在地學校合作,由漁民擔任老師,向小學生傳授鬼頭刀魚的知識,由學生設計鬼頭刀魚的創意料理,帶動了地方對鬼頭刀魚的消費,該行動獲得由農林水產省主辦的第七回食育活動表彰之「消費.安全局長賞」肯定。
彰化縣哈哈漁場創辦人陳明瞭,以蛤蜊為教學主題,從生產者的角度出發,與當地漁事產銷班、家政班、四健會、學校等團體合作,設計體驗及學習的課程活動,使在地水產品在潛移默化下輕鬆融入家庭生活。
由高雄市彌陀區南安國小李安世校長帶領葉嘉珍、許修齊兩位老師,分享學校食魚教育透過校訂課程,把教室搬到魚塭,由漁民為學生上課;課程亦結合科展、融入課程,也讓學童練習動手料理魚,認識家鄉產業的同時,加深學習的印象。
在地食農產業種出未來
彰化縣田野勤學創辦人陳光鏡,返鄉後栽種國產大豆並創立田野勤學品牌,以農、食、育的循環行動連結從田野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社群。讓消費者在田野間觀察、體驗製作豆腐和品嚐,期許未來能把島嶼土地的美好,吃回來。
位在高雄市大樹區的陽光果子,食農教育的業務由執行長鄭蕙玲一手包辦,「鳳梨」是當地重要經濟作物,將食農、環境、美感教育融入到農田體驗活動,以分享耕作實務經驗,從做中學、動手做的實際學習課程,來認識地產地消永續農業、了解食物真正的味道。
意想不到的會議便當「學校午餐」
活動現場提供的「午餐」有別於會議時的便當,而是由學校設計出的「學校午餐」。彰化場由鹿東國小施沛君營養師設計菜單,與會的來賓享用與鹿東國小學校午餐相同的餐點;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廚藝學院曾裕琇院長統籌安排了高雄場次的「Green Kaohsiung NKUHT 學校大人の營養午餐」,使用高雄在地食材,以在地飲食文化串起中餐、西餐、烘焙料理。
2023年疫情趨緩,大享食育協會再度邀請集結日本的食農教育倡議與學校午餐工作者,分享彼此在永續食農議題上的努力與成果,讓參加者觀摩及學習午餐與教學現場實踐的可能性與必要性,為未來的發展帶來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