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喬智/台中報導
成立於1993年的「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後稱塑膠中心),一直以來都是台灣塑膠產業的領頭羊,除了以先進的研發技術帶領中小企業一路成長之外,每每都還會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為產業解決各式各樣的痛點,就像是近年來全球都陷入「碳迷惘」、「ESG焦慮」等問題時,塑膠中心也在第一時間展開部署,從一系列的永續相關課程,到催生永續材質圖書館,都對尋求永續轉型的企業帶來莫大幫助。
作為ESG TIMES首家專訪的永續夥伴,塑膠中心可說是再適合不過,尤其是經驗豐富的總經理蕭耀貴,更如同挖不完的寶山,任何疑難雜症都能在他的提點下找到方向、獲得解決。
永續設計是落實ESG的關鍵
「現在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讓永續設計的觀念擴及更多人。」蕭總表示,ESG的落實必須從源頭開始思考,特別是負責生產日常用品的塑膠工業,更需要在最前端的原料取得就把環保、節能、減碳等要素考量進去,後續包含產線、運輸、回收,乃至於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都要擬定一套完善的生產流程,這就是所謂的「永續設計」。
蕭總以綠藤生機的洗髮精為例,闡述採用環保材質製成瓶身的困難與突破。事實上,用回收料來製造產品,在台灣已經行之有年,初期主要是為了節省成本,但現在卻是為了符合淨零碳排的共同目標。
▲塑膠中心與綠藤生機聯手催生的全台首支海廢瓶。(圖/截自綠藤生機官網)
「一開始綠藤所提出的需求是100%使用海廢,但這並不容易。」蕭總表示,海洋廢棄物,也就是以漁網為主的塑膠材質,在製造的過程中有一個難以克服的關卡,那就是瓶子表面無法做到完全地光滑平整無瑕疵,所幸在技術人員的反覆研發測試下,以100%回收材料(其中33%為海廢來源)製成海廢瓶器,既可以滿足綠藤的環保訴求,又能讓瓶身摸起來與市售的同質商品一樣光滑。
在海廢瓶器研發出來之後,塑膠中心更進一步協助綠藤生機申請環境部的「海洋廢棄物循環產品標章」,同時輔導原料商進行「回收料溯源驗證」,當然這些驗證的過程,也包含計算出碳足跡及減碳效益。
從源頭的永續設計,到終端的實際驗證,塑膠中心都可以提供服務,品質環境安全部經理陳健強特別指出,目前塑膠中心團隊1年承接超過300間企業的委託,包括產品綠色循環設計、場域的節能減碳到綠色產品、技術的開發等:而永續業務團隊的推動人手也一路擴充到了目前的近百人大團隊,為了服務更多廠商,未來組織勢必會持續擴大。
透過永續轉型找回企業競爭力
「以前廠商挑選原料時,想的就是如何節省成本,但現在必須要將碳排係數考慮進去,否則即使再便宜,未來也會因為碳足跡不過關而失去競爭力。」蕭總強調,市場常見的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材料,碳足跡數據一差可以差到好幾倍,一旦原料選錯,後面要再挽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蕭總認為製造業的永續轉型勢在必行,而且速度必須要快,環境部已經宣布碳費制度將在2025年正式啟動,而2024年起,金管會要求上市櫃公司也要接受ESG評鑑,趁早開始落實,才能在台灣市場乃至於全球市場搶得先機。
企業若有ESG、碳盤查等相關實務課程的需求,或是永續設計如何執行等問題,以及想要在永續轉型中踏出第一步,都可以到塑膠中心官網(https://www.pidc.org.tw/index.php)尋找答案或預約諮詢。
※報導授權自ESG TIMES:https://www.esg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