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范振和∕花蓮報導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今(20)日下午與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師生分享新作《醫療希望在花蓮》,強調慈濟在東臺灣靠著團隊與各院所合作,結合AI打造無圍牆醫院,逐步建構偏鄉醫療守護網;且在院內以每年度6%的預算激勵創新研發;同時,推動中西醫藥精準醫療等,不一而足,充分凸顯東部醫療特色。
▲《醫療希望在花蓮》分享會中,博太生技醫藥董事長徐宜生(左起)、部立雙和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教授蔡行瀚、花蓮慈濟醫院長林欣榮、台北醫學院長胡朝榮等人合影。(圖/花蓮慈院提供,下同)
林欣榮於2016年7月接任院長後,面對西部都會區大型醫學中心快速發展,覺得花蓮慈濟不能偏安花蓮,在證嚴法師、基金會副總執行長林碧玉、慈濟醫療法人執行長林俊龍等人支持下,秉持證嚴交付「品質提升.人才培育」的任務,與各團隊凝聚共識,落實在醫院經營上。
▲慈濟院院長林欣榮分享新書《醫療希望在花蓮》。
這本書《醫療希望在花蓮》,提及全院同仁的努力,包括提升急重症救治能力、應用智慧醫療、全人醫療整合,以及妥適災難醫療應變體系統等。10年來,面對地震、颱風等天災、人口老化與人才難覓等風險因子,東部醫療體系需要更多的合作。林欣榮認為,醫學教育也扮演關鍵角色,他很高興有機會與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的學生分享,希望幫助年輕醫師在養成過程中,看見偏鄉醫療的深度價值。
▲台北醫學大會醫學院學生仔細閱讀《醫療希望在花蓮》。
他表示,無論是在2025全球Top 2%頂尖科學家排名、THE影響力排名、未來科技獎都可看到北醫大體系亮眼的成績。林欣榮推崇北醫大在歷任校長帶領下,在醫學教育與研究展現卓越實力,也深刻感受到現任校長吳麥斯全力發展人文、創新、卓越三大治校理念,以及加速數位轉型、落實價值醫療、建立人才友善環境、奠基永續發展等經營校務的方向,與花蓮慈濟醫院的重點發展相似。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中)推崇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右)的新書《醫療希望在花蓮》,左為贈書學生的博太生技醫藥董事長徐宜生。
林欣榮特別提到花蓮慈濟中西醫合療特色、中草藥研究成果,表示在精準中西醫藥治療罕病、難症上,有特殊療效。他以罹患慢性進行性腎上腺脊髓神經病型的罕病涂先生為例,說明去年3月涂到花蓮就醫時,是胸部以下無知覺的臥床病人,經以基因體檢測找出致病相關基因,透過AI比對,找出可以提高代償基因表現量及強化的中草藥陳皮等,再加上針灸及客製化復健療程,在今年6月跨出重生第一步,並在7月19日可以自己站立。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長胡朝榮(右)頒發感謝狀給林欣榮院長,感謝讓師生更了解東部醫療現況與發展。
林欣榮也分享他與神經外科團隊在幹細胞療法治療巴金森氏症與腦中風的研究成果,以及與教授韓鴻志、邱紫文等人率研發團隊自2001年開始投入研究,發現當歸萃取物成分可以治療癌症,後續合成出單一小分子活性多標靶藥物用於對抗惡性腦膠質瘤細胞;結合緩釋錠片,製造出產品Cerebraca® Wafer。2024年3月,完成Phase IIa臨床試驗研究報告。目前計畫在美國5家醫學中心進行phaseⅡb /Ⅲ臨床試驗。這是完全由臺灣本土研究團隊開發的惡性腦瘤標靶新藥。
林欣榮強調,「醫療希望在花蓮」是花蓮慈濟醫院全院同仁努力的成果,且是未來不斷向前推進的目標。他也感恩博太生技醫董事長藥徐宜生贈書給學生,期待有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到東部,守護花蓮、臺東鄉親的生命與健康。
近10年來,慈院已獲得15項國家新創獎的肯定,在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及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累計獲得1金、2銀、3銅及52標章,在這本書可以看到同仁以「病人為中心」的用心、創新與實踐。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院長胡朝榮表示,透過林院長的分享,才知道在西部許多沒有辦法解決的醫療問題,病人都會去東部找林院長團隊。花蓮慈濟醫院不僅僅幫忙偏鄉的病人,推動「論人計酬」其實就是「論人計健康」,更是非常前瞻性的設計,經過這次新書分享對過去不甚了解的事豁然開朗,也對花蓮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更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