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辰卿/台北報導
在美加政策利多與龐大的資金、人才湧入浪潮中,台灣正迎來一波前所未有的全球佈局契機。這不僅僅是單純的海外投資,更是台灣企業結合生活與投資,在全球舞台上擴大影響力的關鍵時刻。
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9月20日舉辦的「美加投資博覽會」,匯聚了政界、產業界與學術界的重量級人士,深入剖析了在變動的地緣政治下,台灣如何善用自身優勢,與美加建立更緊密、更具韌性的經濟夥伴關係。這場盛會不僅為台灣投資人指明方向,更揭示了在北美洲佈局的黃金法則。
外交部政務次長陳正祺表示,台灣與美加的經貿關係已進入前所未有的戰略合作階段。他強調,面對當前的地緣政治挑戰,台灣應善用自身的產業優勢與夥伴關係,共同打造安全且強韌的全球供應鏈。台灣正在積極推動的「六大核心產業」,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新世代通訊等,將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確保台灣在民主化進程中的韌性。
▲北美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白越珠(左五)、外交部政務次長陳正祺(中)、美國各州政府辦事處協會會長嚴樹芬(右六)。(圖/主辦單位提供)
美國各州政府辦事處協會會長嚴樹芬的發言,則從另一個層面印證了台灣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強盛的國力。他透露,短短兩年半內,在台設立辦事處的美國州數從7個激增至24個,預計年底還將再增加2個,最終目標是全美50州將有一半以上在台灣設立據點。這股強勁的「美國在台設點」浪潮,充分顯示了台灣在AI、醫療生技等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及對美國各州的巨大吸引力。
在論壇的實務分析環節,來自各界的專家針對台灣企業赴美投資的關鍵環節,提出了精闢的見解。
德州駐台辦事處代表詹惠捷強調,企業在美國設廠選址時,絕不能只考量土地成本。他提醒,基礎設施、城市產業導向、勞動力素質、交通運輸便捷性,以及當地的產業生態系等,都是影響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一個強大的產業聚落,能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綜效。
Dallas Hub國際企業搬遷及商業不動產的蔣佑邦則建議,企業在決定設廠地點前,必須先掌握幾個核心重點:當地的水電等基礎建設是否完善、勞工供給與人力資源是否充足、以及整體環境對產業發展的支持度。這些都是無論選擇哪個州或城市,都必須優先評估的第一要務。
工業不動產專業經理人簡志誠則從「地目」的重要性切入。他指出,工業用地涵蓋了輕工業、重工業等不同類型,若一開始沒有選擇適合的地目,後續的開發與營運將會面臨重重困難。因此,他建議企業赴美投資應組建一支強大的專業團隊,確保在規劃階段就能做出正確判斷,避免後續的昂貴修正。
敬業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陳柏宇則點出了赴美投資的另一大痛點——稅務。由於目前台灣與美國尚未簽署租稅協定,導致台灣公司在美國賺取的利潤,若要匯回台灣給投資人時,會被扣繳高達30%的稅款,這對投資收益是一大打擊。
然而,這個困境正在積極尋求解決。北美台商會正向美國國會積極遊說,希望能推動新的租稅協定方案,一旦未來通過,這30%的扣繳稅率有望大幅降至10%,這將為台灣投資人帶來巨大的利好。
陳柏宇也提醒,企業在進行海外擴展時,必須仔細規劃其投資架構。例如,若台灣公司透過美國子公司再向歐洲或南美洲投資,則在第三國所賺取的利潤,匯回美國時會被扣除部分稅款,之後再匯回台灣又會再次被扣繳,形成雙重課稅。這種情況與美國在地公司直接投資海外的稅務處理方式大相徑庭,因此企業必須在規劃階段就尋求專業協助,以最大化稅務效益,降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