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立驌/綜合報導
當海洋垃圾不再是環境的沉重負擔,而是能帶來幸運與財富的「招財貓」,這不僅是技術的突破,更是價值的翻轉。日前,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率領九家臺灣頂尖企業,以「Taiwan Ocean Circular Hub」(臺灣海洋循環樞紐)之姿,震撼亮相日本2025循環經濟大展。這場展覽不僅讓世界見證臺灣在海廢再生領域的卓越實力,更是一封邀請函,向印太地區乃至全球,傳遞臺灣守護海洋的堅定承諾。
在千葉舉行的這場日本最大規模的循環經濟盛會,匯聚超過500家企業,而臺灣館的獨特魅力無疑成為全場焦點。從科技巨頭到文創小品,臺灣展現的多元化再生方案,讓日本業者與民眾驚嘆連連,直呼「斯勾以!」(日語:すごい,意即「好厲害!」)。其中,由海廢保麗龍再製而成的「招財貓扭蛋」更是引發搶購熱潮。這款結合永續理念與日本文化象徵的設計,不僅是產品,更是跨文化的對話,證明環保與商業價值可以完美融合。
臺灣海廢循環產業的蓬勃發展絕非偶然。管碧玲主委指出,自2021年「海廢再生聯盟」成立以來,臺灣已逐步建構起一套完整的、由政府、產業與學術界共同參與的海廢再生鏈結。這套機制不僅讓海廢轉化為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也為臺灣海洋永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基礎上,管碧玲進一步提出「印太區域海廢合作平台」的宏大願景,旨在將臺灣經驗分享給日本、歐盟及其他印太國家,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海洋污染挑戰。她強調:「這不僅是技術輸出,更是將臺灣『韌性海洋』的精神,打造成區域與全球海洋治理的核心支柱。」

這股「韌性」在臺灣參展企業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遠東新世紀展示全球領先的海廢回收聚酯纖維,為時尚產業注入永續新血;伸仁紡織利用回收漁網打造高性能西裝布料,讓廢棄物變身高級服飾;品卓企業將海廢塑膠轉化為兼具美感與實用的設計,賦予垃圾新生命;富勝紡織與福懋興業則分別以全回收機能布料及再生漁網材料,成功打入國際供應鏈,展現臺灣製造的綠色競爭力。
海洋永續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口號,而是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溫暖。在綠色消費領域,詠麗生化科技與仲潔生物科技推出海洋友善防曬與低碳清潔保養品,讓每一次保養都成為對海洋的溫柔呵護。豐溢綠能材料將海廢塑膠製成創新建材,為居家空間注入永續DNA。而高昌貿易(厝內分公司)則以升級再造的設計理念,將廢棄物轉化為充滿巧思的家居用品,讓永續精神融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管碧玲感性地表示:「這些努力背後,海廢廠商守護的不僅是臺灣小而美、韌性強的海洋精神,更讓海洋走進我們的日常:一件衣服、一只用品,都承載著來自藍色大海的溫柔守護。」她強調,透過海廢循環再生產品,永續理念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充滿希望的生活方式。
除了展示實力,此次參展更是一次重要的國際合作交流。日本環境省、東京都環境局及琦玉縣代表皆親自造訪臺灣館,深入了解臺灣海廢回收再製技術與公私協力模式,作為其政策研擬的參考。海洋委員會更在展期間舉辦「臺灣循環焦點分享會」與「臺日藍色循環產業媒合會」,成功吸引三得利、蝶理、鐘化等日本知名企業參與。雙方就需求與供給端進行精準對接,部分日商已表達明確合作意向,為臺灣的藍色循環經濟開啟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管碧玲最後總結,海洋永續不僅需要先進技術,更需要從心出發的行動。未來,臺灣將持續挹注資源,透過「海廢再生聯盟」與「印太區域海廢合作平台」的內外雙軌並行策略,將海洋產業創新與跨國合作,編織成守護藍色家園的策略性經濟網絡。臺灣的「海洋韌性」不僅是自我的提升,更是區域合作的基石,為印太地區的海洋治理,書寫下嶄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