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喬智/綜合報導
國小下課之後,孩子該去哪裡?孩子放學後的時光,值得被溫柔對待。近日,「育圃親子共學空間」於中和區中和路正式開幕,在一片歡笑與掌聲中,揭開了屬於孩子、家長與教育者的共同夢想。這不僅是一所安親班,更是一處專為孩子身心平衡與快樂學習打造的教育生活與學習的空間。
不同於傳統課輔安親班只關注「功課寫完沒」,育圃相信,下課後的黃金時段,孩子應該擁有一種「像回家一樣」的自在與選擇權。「育圃親子共學空間」裡的孩子,寫完作業後不會被困在位子上,而是能自由選擇去運動、發呆、玩玩具,甚至只是靜靜地坐在客廳沙發上看一本書。在「育圃親子共學空間」,每天都有「大下課」,刻意安排「不被填滿的時間」,因為,唯有放鬆的大腦,才長得出創意與熱情。
育圃親子共學空間以八大教育核心價值作為空間與課程設計的靈魂指引——混齡、留白、社交、生活、閱讀、運動、創造、位置。
▲育圃教育為孩子打造的教育生活與學習空間,舒適明亮且多元。(圖/業者提供)
- 混齡互動:就像兄弟姊妹般一起學習、遊戲,彼此陪伴成長。
- 留白時間:不被填滿的空閒,是孩子與自己對話的寶貴片刻。
- 社交場域:客廳、房間的彈性設計,是學習合作與分享的真實舞台。
- 生活教育:在這裡,做事、整理、規劃時間,全都與生活息息相關。
- 閱讀空間:舒適的角落鼓勵孩子翻閱與沉浸,培養閱讀的習慣。
- 運動安排:寫作業後就可以活動,釋放能量、激發創造力。
- 創造動能:玩具、手作、開放性教具,讓創意自由流動。
- 位置認同:在「育圃親子共學空間」,每個孩子都能被看見、被接納,找到自己的位置與價值。
從安親、才藝、美語到親子講座與教玩具資源,育圃打造的是一站式的親子共學平台。課程依據孩子發展階段精心規劃,融合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與現代親職支持,鼓勵孩子探索興趣、啟發潛能、練習自律、自我管理。
空間設計以「房間+客廳」為核心,打破傳統教室邊界,讓孩子不必固定坐在同一個地方,而是像在家一樣自然移動,從學習中獲得安全感與自由感。正是這份自由與彈性,讓這個空間裡的人都「鬆鬆的、很自在」。
如創辦人李姵儀所言:「唯有孩子認識自己、愛自己,他才有力量面對這個世界。」 育圃走過14年課後教育之路,堅持不忘初衷,從托嬰、幼兒園延伸到國小安親,持續為孩子建構一個既溫暖又專業的成長基地。